石油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提出: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新一轮产能大规模扩张带来的全产业链过剩风险和同质化加剧风险,优化产业发展节奏和模式。
7月30日,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主办的《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发布会在直播平台召开。会议分析了石化和化工行业“十三五”取得的成就、行业现状及热点问题、未来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等,研究提出优化石化和化工产业发展及布局的思路,提出了行业“十四五”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会议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和郑宝山主持,院长李君发致辞。
据李君发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但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间行业将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巨大的内需市场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副书记白颐指出,行业“十四五”的发展思路在于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同时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该院石油化工处副处长赵文明认为,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因此应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新一轮产能大规模扩张带来的全产业链过剩风险和同质化风险,优化产业发展节奏和模式。 “现代煤化工未来要从追求发展数量转变到追求发展质量,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寻求技术突破。煤制油气要以关键技术装备升级和系统优化完善为主要方向;低阶煤分质利用要以单系列百万吨级产业化热解技术攻关为主;煤制烯烃及煤制乙二醇要优化提升存量产能质量,新增产能要慎重决策;化工制氢要跟随发展需求,进行产业融合互补。”该院能源化工处副总工程师韩红梅表示。 该院材料化工处副处长李岩认为,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规模和增速居世界首位,但在部分细分领域自给率不足。“十四五”期间要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重点新材料的初期市场培育,提高化工新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基础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传统化工产业已比较成熟,除钾肥因国内资源不足近一半依赖进口外,其他传统化工产品均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未来化肥行业要进行减肥增效,推进原料路线改造,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农药行业则要发展友好型创制农药;纯碱行业要推进先进技术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氯碱行业要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促进汞污染防治。”院长助理、能源化工处处长王钰表示。 该院工程规划处处长李强建议,持续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规范化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化工园区起到促进化工产业集约化,实现产业空间聚集、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的作用。“十四五”期间要提升化工园区的内在质量,把化工园区建成促进石化化工产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化工园区功能,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进入集约发展的新阶段。具体来说,在化工园区规范建设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化工园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化工园区认定制度化和标准化;制定完善化工园区认定标准、明确审批流程、建立化工园区退出机制;制定化工园区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化工园区。还要提升化工企业入园率,争取到“十四五”末,石化化工产业的产值园区化率进一步提升到80%。